365电子竞技官网
机械情怀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往事 > 机械情怀 > 正文

情深谊长——缅怀戴德沛先生

发布时间:2013-01-17 点击数:

黄协清

1965年,我毕业于我校并留校任教,与戴德沛先生同是机制教研室工艺组的教师,科研上也在同一课题组。与戴先生共事二十多年,让我比一般人更为了解戴先生。聪慧、工作业务能力强、办事效率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大帅”风度的学科带头人,这是戴先生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戴先生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随校迁至西安。起初在机械金工教研室任教,之后在机制教研室任教。曾任机制教研室主任、机床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是我校“振动、冲击、噪声”博士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戴先生在科研、学术上的成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戴先生以锐利的眼光,紧跟国际研究动向,在国内比较早地开展机床动力学特性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戴先生就带领科研团队,通过上海第二机床厂车床振动性能不足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切削颤振机理”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新的进展,该成果于1979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从英国进修一年回国后,戴先生带领科研团队在我校开辟了“阻尼理论与工程技术应用”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为机械工程结构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新的、有效的工程应用技术方法。戴先生创造性地将机械动力理论及阻尼技术推广应用于导弹仪器、运七飞机机舱、普通机床、超重型立车和纺织机的减振降噪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中,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取得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获得多项重要成果奖。

其次,戴先生为我校成功申报了全国第一个“振动、冲击、噪声”博士点,为学校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机床动力学和阻尼技术的研究方面,戴先生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际上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在单独编写了《阻尼减振降噪技术》这一著作后,戴先生又组织团队编写了《阻尼技术的工程应用》一书。这些著作对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也是工程人员的参考书,有效地推广了阻尼技术的工程应用,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戴先生的这些业绩,都为我校成功申报 “振动、冲击、噪声”博士点奠定了基础。

在教书育人方面,戴先生给学生讲课或讨论问题时,不仅逻辑性强,也非常生动活泼,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即使想睡觉的同学也会被吸引参与其中。他那严谨不乏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利索时而严厉的说话风格,让他在学生看来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严师”。此外,为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生,戴先生一直强调论文选题应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经费再紧张也要想办法让研究生到与论文相关的科研协作单位去调研、学习,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在戴先生培养的研究生中,有的成为大学的教授或校级干部,有的成为国内外企业的技术骨干。

常言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戴先生以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风影响并鼓舞着科研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对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戴先生常常与团队成员一起到现场工作,对研究生的课题也经常到现场指导,有时还会参与试验。有一次在学校实验室进行航天电子仪器减振效果的验证试验,由于连续试验时间长,必须晚上加班才能完成,同时需要几个人一起协作,于是戴先生就与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一起干到深夜才回家。还有一次在军用机场进行飞机机舱噪声状况测试,测试人员大部分在飞机舱内工作,戴先生作为现场试验的校方负责人,在地面负责指挥。在试验过程中,他不慎进入飞机螺旋桨转动形成的风力区,瞬间被风刮倒在地,满嘴流血,原来是门牙被磕掉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任何怨言,依旧身体力行,为大家做好表率作用。除此之外,很多时候需要到科研协作单位(比如上海第二机床厂、云南车床厂、武汉重型机床厂等)进行研究工作。企业的研究条件不如学校,而且由于生产需要,往往要等工人下班后在晚上进行试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戴先生还是经常连续几天与同事或研究生同吃同住,一起工作,直到任务完成为止。

任教三十八年来,戴先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他的逝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然而他严谨治学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采访录音整理:孟令一、雷成)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网站: www.wxnk.net
           版权所有:365电子竞技官网 - bat365在线登录入口     站点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

Baidu
sogou